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要不是福建这波操作太骚,我真懒得看官方报纸。
标题一板一眼,《“点题整治”提升社会之治》,光看这几个字,我隔夜饭都快吐出来了,一股子陈年报告味儿。
但你信我,扒开这层严肃的外衣,里头的故事比你追的任何一部剧都带劲,因为它演的,就是咱们自个儿的糟心事。
这事儿,得从一个快被账本逼疯的社区书记说起。
泉州安溪的苏书记,管了十几年饭馆,流水账算得门儿清,结果一接手社区工作,直接懵圈。
他发现自己治下的一个小区,明明有商铺有广告位,资产一堆,账上居然还欠着一万多块。
钱呢?
长翅膀飞了?
这剧情是不是特眼熟?
没错,就是你我他家小区的日常悬案:那笔该死的物业费、停车费、广告费,永远是一笔“薛定谔的糊涂账”,除了鬼知道,谁都不知道。
这种事,你找谁说理去?
福建搞的这个“点题整治”就绝了,它真把“点菜权”塞到了老百姓手里。
你说账乱?
行,纪委的人立马下场,不是去喝茶听汇报,是直接扑到那个叫“蓝溪国际”的小区,一页一页地翻合同。
嚯,不看不知道,原业委会主任那支笔,简直是支神笔马良,只不过他画的饼,全都进了自己口袋。
小区的公共资产,被他用“骨折价”租了出去。
这哪是当主任,这简直是把全体业主按在地上摩擦,当绿油油的韭菜割。
看到这儿,你别以为就是抓个苍蝇拍个蚊子,那就太天真了。
处理几个人,治标不治本。
福建这帮人,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直接搞了个“业账社审”模式出来。
说白了,就是业委会的钱,社区要过一眼,业主得能随时看,纪委在后头瞪着眼。
一套组合拳下来,蓝溪国际小区,去年直接从负债户变成了存款四十多万的“暴发户”。
这笔钱,能换电梯,能给娃发奖学金,这才是“家底”,这才是“公共收益”该有的体面。
一场变革的野心,绝不会只停留在几个小区的账本上。
镜头拉到另一边,企业老板们的“渡劫现场”。
搁以前,开个厂子最怕的不是没订单,是应付检查。
今天环保局的同志来嘘寒问暖,明天市场监管的领导来指导工作,后天消防的大哥又来普及知识。
老板们一个月里,半个月的时间不是在生产,而是在演戏,当好“最佳接待”。
现在呢?
福建永春的一家工贸公司,一个月只用“体检”一次,所有部门组团上门,一次性搞定。
这效率,直接让福建全省上半年的行政检查总量,咔嚓一下砍掉了48.5%。
省下来的时间,那都是真金白银啊!
这才是“优化营商环境”该干的事。
所以你看,“点题整治”这事儿高明在哪?
它没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口号,而是像个老中医,精准把脉,哪里疼就往哪里扎针。
五年来,从“校外培训”到“肿瘤基因检测”,29个项目,没一个不是从民生痛点里刨出来的。
就说那个肿瘤基因检测,以前水有多深,做过的都懂。
现在,福建硬是把它规范了,累计给4万多患者省了4300多万。
这不是数字,这是四万多个家庭在绝望中看到的一丝光。
当然,肯定有人会撇撇嘴:作秀罢了,一阵风。
这种担心太正常了,毕竟咱们见过太多“雷声大雨点小”的运动式治理。
但福建这次,从2021年到现在,不仅没熄火,还玩起了“版本迭代”。
今年直接上线“点题榜”,让老百姓和企业上网投票,决定下一个要“整治”谁。
“惠企政策知晓度不足、申报不便捷”这种老大难问题,就这么被几万份问卷顶上了C位。
这种感觉特奇妙,就像是你玩一个经营类游戏,城市里缺什么、市民不满意什么,你动动手指就能改,还能亲眼看到改变发生。
它把监督的权力,润物细无声地分了一点到每个普通人手里。
你的一句吐槽,你的一张投票,都可能成为撬动一台庞大机器的杠杆。
说到底,这场发端于福建的社会治理实验,就是把“为人民服务”这句快被说烂了的话,重新翻译了一遍,翻译成了老百姓能听懂、能参与、能受益的“人话”。
它证明了,想让大家伙儿满意,有时候并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宏大叙事,只需要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和一双真正愿意弯下腰、弄脏手的脚。
至于这阵风能刮多久,会不会刮出福建,那就要看,有多少地方,真正听懂了风里的声音。
十大配资平台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