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夜空397架无人机突袭!
俄军三年来首攻大城市,乌防线告急?
基辅居民安德烈凌晨蜷缩在浴室地板上,头顶传来397架无人机的轰鸣声,他第一次觉得“世界末日”并非比喻。
这种窒息感正蔓延乌克兰全境——俄军7月10日的集群打击覆盖8处地点,空袭持续近10小时,连乌军方都承认仅拦截不到一半目标。
而地面战场更传来关键转折俄军坦克距扎波罗热南大门普捷普诺格尔斯克镇已不足3公里,这是三年来首次对大城市发起攻城战。
扎波罗热方向的血本投入暴露俄军战略野心。
7月初俄装甲部队突然在托克马克-切尔尼戈夫卡走廊撕开缺口,不仅摧毁乌军二十辆油罐车组成的补给链,更借电子战压制乌军反击火力。
目前俄军先锋距普捷普诺格尔斯克镇仅3公里,一旦突破这道屏障,整个扎波罗热工业区将门户大开。
要知道,俄军上次攻占马里乌波尔这类大城市还是2022年的事,如今卷土重来显然赌上老本——前线观察员发现俄军将库尔斯克方向的预备队急调南下,连T-90M“突破”坦克这类精锐装备都押上前线。
空袭强度飙升印证乌防空体系崩坏。
基辅市民玛丽亚描述“整夜像躺在爆炸的鼓面”,这绝非夸张7月9日俄军投射741个空中目标创纪录,10日再发动397架无人机+18枚导弹的混合打击,而乌军实际拦截率不足45%。
更致命的是俄军战术迭代——先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撕开防空网,再以廉价无人机群消耗残余火力。
乌总统办公室内部报告透露,S-300导弹库存仅剩战前17%,连爱国者系统的雷达都因超负荷运转频发故障。
难怪泽连斯基急求西方增援防空系统时,连嗓门都透着嘶哑。
兵力枯竭正把乌军逼入绝境。
俄军能在2000公里战线多点施压,核心是兵力悬殊乌军总参谋部秘密文件显示,前线37个旅中有21个缺编超40%。
为填战壕,基辅连征召孕妇的草案都被摆上桌面——俄军俘虏名单里已出现7名怀孕女兵。
更荒诞的是,乌军高层明知俄主攻方向在扎波罗热,却抽调防御兵力反打库尔斯克。
这种“以攻代守”实属无奈老兵伤亡率超68%,新兵训练周期从三月压缩到两周,上半年逃兵案竟超10万起!
有连长苦笑“现在补充的新兵,连枪都没摸熟就被无人机追着炸。”
西方援助画饼难解近渴。
虽特朗普高调宣布“北约全额支付援乌武器”,但5亿美元援助刚被参议院卡在拨款程序;德国更直接拒绝提供爱国者系统,默茨冷怼“我国库存比你们想象的更空”。
更讽刺的是,乌情报局长布达诺夫宣称“年底停火”的同日,俄军导弹精准炸毁第聂伯罗的军火库——里面堆着欧美刚送达的155毫米炮弹。
乌军需每月2万发炮弹维持防线,实际到货量连三成都不到。
三年消耗战让战场逻辑彻底改写。
当乌军第3突击旅的无人机器人在哈尔科夫逼降俄军时,人类史上首次无人化进攻诞生了。
但科技亮点遮不住整体颓势俄无人机产能翻三倍,乌军反制能力却因芯片断供萎缩。
克里姆林宫算盘很清晰——用扎波罗热攻城战牵制乌主力,再靠空袭碾碎民生系统。
现在连基辅超市货架都开始空了,面包限购传出的信号比导弹更刺耳。
布达诺夫预言停火时,俄军正把温压弹运往扎波罗热前线。
这场“血本博弈”里,筹码从来是平民的忍耐力——当18岁新兵颤抖着贴紧战壕时,所谓战略转折,不过是活着看见明天太阳罢了。
#图文打卡计划#
十大配资平台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